电梯维保的乱象与真相
日期: 2023-09-10 作者: 安博体育网页版入口
“维保单位对电梯维保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实际上,这也绝大多数都是目前已知的各类电梯事故报告中,最常见到的说辞。
然而,在某特定种类设备检验部门专家周伟(化名)看来,“维保不到位”的说法本身存在标准模糊的问题。
“没有按要求维保属于维保不到位,那按规定维保了,但是维保项目与要求里面没有涉及到引发事故的那项内容,算到位还是不到位呢?”周伟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疑惑。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高级顾问孙立新在一篇文章中已经提供了这样的案例。“某特检技术机构”对检验合格、正常维保、通过了2015年开始的“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排查的123部电梯进行制动能力抽查,发现仍有8部电梯制动力严重不足,占抽查总数的6.5%。
“我询问过当事电梯检验员与电梯维保员是什么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制动力检测要求!”孙立新在文章中透露。
“正常维保的电梯尚且如此,而不到位的维保背后,则充斥着使用单位为省钱不维保、维保行业低价竞争、维保质量难保证等种种乱象。”一位有20多年电梯维保经验的电梯厂商王明(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作为在中国平均每天有超过两亿人乘坐的一种特殊交通工具,电梯能否安全运作,维修保养毋庸置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什么样的维保能起到真正的安全保障作用,在《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是一个要重新认识的问题。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1-2009)》,将电梯维保分为半月、季度、半年和年度4种,并分别列出了不同维保内容与对应要求。
对于目前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维保单位低价竞争问题,王明给本刊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北京10年前大概一部10层电梯一年的维保费在8000~10000元,现在反而都在8000元以下了。”
本刊记者随机致电两家北京的电梯维保企业,被告知一年的正常维保在5000元左右,具体价格还可以再谈。
“以前电梯维保是个新行业,公司数没那么多,市场之间的竞争没那么激烈。再加上那时候电梯故障率高,维保企业即便在人工上不挣钱,零部件更换也是有利可图的。但是现在电梯本身质量放心可靠,不需要经常维修更换部件,维保单位就失去了一部分收入来源。当维保工作被简化为做做清洁、打扫就可以的时候,收多低的钱都有人愿意干,大不了连清洁也走过场。”王明说。
另外,由于不做复杂的维保项目短时间内也看不出来问题,所以一些取得维保资质的单位就可以招募价钱较低的学徒工挂靠,而不是持有正规《特定种类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专门技术人员。
这些大量的“江湖游医”按15天一次的频率对电梯做不专业的维保,“不仅不能够确保安全,反而会损害设备,导致越修越坏,继而增大电梯安全风险。”张乐祥说,“电梯维保本来就属于高危行业,不专业的操作也让电梯维保人员的安全更加得不到保障。”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开的一份数据,2014年全年全国电梯事故共上报49起,死亡37人,其中就有18人是电梯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在张乐祥看来,过度维保一定会产生副作用,历史上也已经有过惨重的教训,“要知道,人类迄今最大的人造灾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就是由维保导致的。”张乐祥举例称。
天频次”从何而来近年来,电梯事故频发,公众对电梯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电梯至少每15天要维保一次”的规定被大力传播,也成为居民们拿来对照自己小区维保是否“到位”的根据。
但实际上,每15天一次的维保规定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属于过度维保。
“汽车的使用工况比电梯恶劣得多,如果要求每15天就维保一次,这样的车会有人敢买吗?”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在接受《瞭望东方刊》采访时表示。
王明对本刊记者介绍说,“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在用的电梯数量有467多万台,一部10层楼的电梯,符合相关规定的日常维保一次就需要大概2个小时。每月这种频次的维保工作量太大,维保人员根本忙不过来,责任感不强的就应付差事,导致维保流于形式、质量低下。”
“电梯质量可靠性在提高,但是相应的管理方式却没有与时俱进。”王明认为,维保的根本问题就出在现行的维保制度上。
河南迅达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晓军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原来的电梯产品,比如曳引机是蜗轮蜗杆式的,需要经常添油,所以强制大家每月检查两次。现在曳引机用的是技术更先进的永磁同步,几乎无需用油,不仅减少了火灾隐患,而且彻底免除了油污的困扰。不过考虑到电梯使用频次高,受到的外部影响大,尽管技术在进步,维保还是按照每月两次的要求来。”
但是在王明看来,“如果维保多多益善的线天一次或者一周一次,偏偏是15天一次呢?”从业20多年的王明到今天都没有找到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权威的解释和依据。
张乐祥也认为,“相关监管部门最好尽早放开这些以时间为基准的维保要求,把基于时间的维保原则转化到基于设备状况或基于风险的维保上来,以鼓励企业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大幅度减少维保的频次,降低维保的人力成本,从而节省社会的劳动资源。”
国家质检总局特定种类设备局一位负责人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提出了当前4大电梯安全风险隐患:制动器问题、门系统问题、平衡系数问题、扶梯使用环境问题。
如孙立新关于“坠梯事故频发的原因与整治”的文章中提到的,除了123部电梯中有8部存在制动力不足问题,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的2523台老旧电梯中,“将近三分之一的老旧电梯平衡系数检验测试的项目存在问题”。
“对应于全国360万部电梯总数,6.5%与30%是一个很庞大的数目,大幅度降低这两个数字是电梯行业的当务之急。”孙立新写道。
而根据现行的电梯定期检验规则、电梯维保规则,有电梯制动器几何尺寸与状态的检查项目,但没有电梯制动器制动能力的检查项目。
2015年7月22日,在沈阳市一部电梯因制动器制动力不足导致12名乘客受伤的事件发生一周后,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发布了一项《关于加强在用电梯工作制动器安全检查的通知》。
但是从《通知》的内容来看,“加密日常维护保养的频次”、“强化监督检查与定期检验”等,“仍然是缺乏可操作性的泛泛而谈。”周伟评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