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维保乱象:15天一次既不科学也不合理(2)
日期: 2023-09-09 作者: 安博体育网页版入口
另外,由于不做复杂的维保项目短时间内也看不出来问题,所以一些取得维保资质的单位就可以招募价钱较低的学徒工挂靠,而不是持有正规《特定种类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专门技术人员。
这些大量的“江湖游医”按15天一次的频率对电梯做不专业的维保,“不仅不能够确保安全,反而会损害设备,导致越修越坏,继而增大电梯安全风险。”张乐祥说,“电梯维保本来就属于高危行业,不专业的操作也让电梯维保人员的安全更加得不到保障。”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开的一份数据,2014年全年全国电梯事故共上报49起,死亡37人,其中就有18人是电梯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在张乐祥看来,过度维保一定会产生副作用,历史上也已经有过惨重的教训,“要知道,人类迄今最大的人造灾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就是由维保导致的。”张乐祥举例称。
2015年7月26日荆州电梯事故发生后,公众对电梯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电梯至少每15天要维保一次”的规定被大力传播,也成为居民们拿来对照自己小区维保是否“到位”的根据。
但实际上,每15天一次的维保规定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属于过度维保。
“汽车的使用工况比电梯恶劣得多,如果要求每15天就维保一次,这样的车会有人敢买吗?”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在接受《瞭望东方刊》采访时表示。
王明对本刊记者介绍说,“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在用的电梯数量有340多万台,一部10层楼的电梯,符合相关规定的日常维保一次就需要大概2个小时。每月这种频次的维保工作量太大,维保人员根本忙不过来,责任感不强的就应付差事,导致维保流于形式、质量低下。”
“电梯质量可靠性在提高,但是相应的管理方式却没有与时俱进。”王明认为,维保的根本问题就出在现行的维保制度上。
河南迅达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晓军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原来的电梯产品,比如曳引机是蜗轮蜗杆式的,需要经常添油,所以强制大家每月检查两次。现在曳引机用的是技术更先进的永磁同步,几乎无需用油,不仅减少了火灾隐患,而且彻底免除了油污的困扰。不过考虑到电梯使用频次高,受到的外部影响大,尽管技术在进步,维保还是按照每月两次的要求来。”
但是在王明看来,“如果维保多多益善的线天一次或者一周一次,偏偏是15天一次呢?”从业20多年的王明到今天都没有找到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权威的解释和依据。
张乐祥也认为,“相关监管部门最好尽早放开这些以时间为基准的维保要求,把基于时间的维保原则转化到基于设备状况或基于风险的维保上来,以鼓励企业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大幅度减少维保的频次,降低维保的人力成本,从而节省社会的劳动资源。”
国家质检总局特定种类设备局一位负责人2015年7月28日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提出了当前4大电梯安全风险隐患:制动器问题、门系统问题、平衡系数问题、扶梯使用环境问题。
如孙立新关于“坠梯事故频发的原因与整治”的文章中提到的,除了123部电梯中有8部存在制动力不足问题,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的2523台老旧电梯中,“将近三分之一的老旧电梯平衡系数检验测试的项目存在问题”。